【访惠聚】原种场:“工作队里有个能看病的医生”


文章来源:“访惠聚”工作队    发布时间:2018-07-18    浏览次数:883


【访惠聚】原种场:“工作队里有个能看病的医生”


宋朝晖



  “医生!医生!”每到午休或者晚饭后,总有一些穿着干干净净白衬衣的维吾尔族老人,操着一口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轻轻敲着“访惠聚”工作队宿舍的门。才到第三师四十四团原种场十几天的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打扰”,知道他们是来找工作队里黄刚教授看病的。


  四十四团原种场,是一个全民农业连队,维吾尔族群众占多数。这里离团部18公里,属于较偏远的连队,资源匮乏,农业结构单一,连队里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商店。这里是路到头、电到头、水到头的地方,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相对贫瘠,看病难尤其困扰着职工群众。


  原种场“访惠聚”工作队于7月1日正式到岗开展工作,石河子大学是派驻主体单位,有3名工作队员。如何尽快熟悉当地情况,尽快让群众了解我们,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同志在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上都较为丰富,来自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黄刚教授50多岁,提出一个想法:他说自己从家里带来了血压仪和听诊器,还有一些降血压药品,可以在入户走访的时候,给群众们做一些简单的体检,遇上高血压引起头疼的,直接送药缓解一些症状,来争取村民的信任,拉近彼此的距离。


  就这样,短短几天,“工作队里有个能看病的医生”这个消息,在村民当中传开了。工作队在入户走访的路上,时不时就有群众开着电动三轮车跟着,开始我们都不太明白怎么回事,等进到村民家里,跟着的群众也进来了,都是要找黄教授看病。黄教授来者不拒,有时候干脆就在路边,坐在三轮车上进行诊断,通过翻译告之治疗办法。黄教授还有些遗憾地说,要是懂维吾尔语就好了,可以让病人更好地了解病因。这些天来我们听到最多的维吾尔语,就是“热合麦提”“热合麦提”(谢谢)。


  18岁的阿布都•阿吾提,一年前因车祸伤至腰椎,愈后一直在家卧床,很少活动,更别提干活了。我们入户走访贫困户时,阿布都妈妈说,儿子需要做手术才能下地活动。黄刚教授是内科医生,他将CT片拍照传回一附院询问骨科专家。专家建议不做手术,可以下床做些功能性肢体锻炼,身体会逐步恢复。工作队队长宋朝晖趁去团部开会的机会,在图木舒克市专门购买了保健型护腰带,送给了阿布都的妈妈沙拉买提,让她给阿布都戴上,在家多督促儿子锻炼恢复。


  鉴于每天都有看病的群众,连长米吉提高兴地说:黄教授干脆给你安排个房间看病,你就是原种场的“白求恩”啊!


  工作队的其他同志也没有闲着。来到原种场两个星期,在完成“访惠聚”每日工作同时,队员孙敬礼将连部办公电脑及外部设备长期遇到的问题,一一给解决掉了。连队党支部书记靳义科兴奋地说:“工作队来了,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孙老师全才啊!”


  工作队队长宋朝晖在工作研判总结会上表示,在我们临行欢送会上,夏文斌书记为我们“访惠聚”驻连工作送了四个“验”:一是“考验”,新的环境、新的任务、新的工作,英雄不问出路,在实践中接受考验;二是“实验”,将学校理念和个人知识积淀运用于新的环境;三是“体验”,人的一生就是不断打开窗口,不断迎接新体验的过程;四是“经验”,“访惠聚”驻连工作是一种提升历练,去收获更多维度、更多经验。我们就是要通过这四“验”,俯下身子、放下身段,走进职工生活当中,只有将生人变成熟人、将熟人变成自己人,从而真心信任我们,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



媒体石大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