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要闻

再添“国字号”,石大一附院高分通过国家高级创伤中心评审

发布时间:2025-05-26浏览次数:144文章来源:石河子大学

  5月25日,经过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专家组现场评估,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中心高分通过评审,被授予国家级“高级创伤中心”称号,标志着边疆创伤救治能力迈入新阶段,为区域急危重症救治体系注入新动能。

  评审专家组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副主任、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王天兵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创伤外科主任、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常委兼副秘书长李占飞教授,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常委、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主任谢增如教授,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常委、浙江省人民医院援疆专家、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郑悦亮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副研究员、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区域联络人常盼盼,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副研究员、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区域联络人饶烽组成。

  兵团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主任丛文健,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徐善东,第八师石河子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刘晓晶,第八师石河子市城区交警大队大队长刘涛,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相关负责人及来自第六师医院、第九师医院、吐鲁番市人民医院、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的医护人员等参加活动。

  徐善东在致辞中表示,创伤中心建设是提升区域医疗水平的重要抓手。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终以守护群众生命健康为核心,依托兵团体制优势和学校“新医科”战略,通过优化多学科协作机制、强化院前院内救治衔接,构建高效创伤救治网络。此次评审是推动体系规范化、精细化发展的重要契机,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以问题为导向,整合资源,打造“立足北疆、辐射中亚”的创伤救治平台,切实提升边疆群众就医获得感,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边疆力量。

  丛文健在讲话中指出,高级创伤中心的创建是兵团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要以此次评审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创伤救治全链条服务体系,深化医联体协同机制,着力构建全域覆盖的“黄金一小时”急救网络。聚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推动区域医疗能力实现提质升级。兵团卫健委将持续强化政策支持,全力推动创伤救治体系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更好地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王天兵代表评审专家组详细阐述了高级创伤中心的具体流程和关键环节。他强调,评审工作需严格遵守“严标准、重实效”原则。希望评审专家以对区域卫生事业发展和群众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秉持严谨求实、客观公正的专业精神投入验收评审工作。依托“以评促建、以审促改”的良性机制,切实推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救治体系标准化建设,重点提升创伤中心多学科协作能力和危急重症处置水平,为区域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创伤急救服务。

  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杨剑详细汇报了医院创伤中心的建设情况,从救治流程优化、多学科协作机制、硬件设施升级等方面,全面展示了医院在创伤救治体系建设中的扎实工作和显著成效。

  评审专家严格按照评估标准进行细致审查,全面了解创伤患者从接诊到治疗的全流程管理情况,并实地观摩了多发伤救治现场演练。最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分通过现场评估,授予“国家级创伤中心”称号。

  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维山作表态发言,他表示,医院将以此次评审为新起点,持续提升创伤救治水平,为保障边疆群众生命安全不懈努力。

  随后,在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王天兵、王维山共同为“国家高级创伤中心”揭牌,并点亮百度地图标识,标志着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接入全国创伤救治网络。

  同时,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启动“严重创伤炎症因子风暴预警模型多中心研究”。该研究作为创伤医学领域的创新性项目,将为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成功率、减轻创伤带来的继发损伤、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科学支撑。

  未来,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依托国家级创伤中心平台,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优化救治流程,为边疆地区构建更加坚实的生命保障防线,推动兵团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

  (来源: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编审:刘军 宿闪闪 甘秀叶 袁小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