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河子大学2025年“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一场沉浸式分享会中圆满落幕。44天的实践里,石大学子奔赴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历史悠久的非遗工坊,到生机勃勃的田间地头;从团场社区的医疗义诊,再到乡村小学的支教课堂,石大青年坚持将论文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专业服务乡村振兴,在基层沃土中完成了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
实践筹备阶段,校团委紧扣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时代发展的关键需求,将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深度融入学校“大思政课”建设,同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教务处科学谋划实践方案,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立体式宣传,广泛动员学生积极投身岗位开展实习实践、乡情民情考察、服务家乡建设等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了解基层民情、运用专业知识的条件与平台,推动“学业成长”与“家乡发展”的双向奔赴。同时,联合教务处组建208支“优秀学子回访母校”招生宣传团队,在生源地积极传播石大声音,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疆、了解兵团、了解石河子大学,吸引更多优秀学子积极报考石河子大学。
实践结束后,校团委与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积极搭建“班级微分享—学院专题说—校级总结会”的立体化交流平台,让个体体验升华为群体成长。班级中,同学们围坐一团,气氛热烈,踊跃分享实践中的难忘经历。那些在乡村支教时与孩子们相处的温馨画面、参与文化调研时对家乡非遗的惊喜发现,都在交流中一一呈现。大家在分享中相互启发,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在学院组织的分享会上,同学们通过生动的视频和讲述等多元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了实践成果。
经过层层分享与交流,石河子大学2025年“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总结分享会邀请了9位来自不同学院的优秀学生代表。他们用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实践故事。
来自药学院的学生田海榕分享了在农家书屋传播药学知识,助力乡村文化繁荣的难忘经历;理学院学生佀培琳深情回忆了在暖冬春运行动中,以志愿红温暖旅客归途,传递人间大爱的感人瞬间;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马一嘉分享了在基层调研中,用细腻文字记录时代发展脉络,践行青年使命的深刻感悟。此外,医学院汪慧、体育学院朱川、师范学院刘思洋、法学院王艺霏、机械电气工程学院高小东、农学院韩涵等同学,也结合各自专业优势,分享了在边疆医疗服务、体健融合教育、支教、法院实习与非遗推广、退役军人事务服务、招生宣传等实践活动中的成长与蜕变。分享会现场,各学院学生代表积极互动,围绕实践中的困难、收获以及未来展望进行交流。
近年来,校团委充分发挥“三下乡”“返家乡”“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等项目的思政引领作用,积极打造“理论学习—实践感悟—实习锻炼—就业导向”的纵深链条,不断强化实践育人在“大思政”格局中的作用,帮助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提升社会化能力,真正做到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
(文:马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