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赵文勤副教授团队在沙鼠扰动对干旱区植物多样性、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土壤质量的影响及可持续性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环境科学与地球科学综合领域TOP期刊Catena(中国科学院1区,IF=6.2)上发表题为“Rodent disturbances in arid regions drive ephemeral plant diversity but deteriorate soil health”的原创性研究论文。
干旱区沙鼠扰动事件发生和土壤关联影响着植物群落的建立和组装,干旱区的短命植物处在群落建立的初期,极其容易受到各种环境、土壤因素变化的影响。而扰动对于土壤质量和生态可持续性的影响尚未可知。本研究以干旱区环境中受到和未受到沙鼠扰动区域中短命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不同类型环境下的植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质量的变化及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研究发现沙鼠的扰动造成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植物群落多样性以及装配的差异性。扰动有利于干旱区植物多样性的增长,但同时降低了土壤质量和生态可持续性。且扰动行为特化和专一化了微生物的相互关系。综合分析这种扰动不利于群落的长期发展和稳定,即使这种扰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带来益处,但在整个群落发展的过程中是弊大于利的。本研究揭示了植物-微生物-土壤在沙鼠扰动条件下的反馈关系,并对其进行了土壤质量和系统可持续性评价,为干旱区的物种恢复、合理控制鼠害和荒漠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其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本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石河子大学,第一作者为硕士生董建瑞,赵文勤副教授和董合干副教授为通讯作者。
(通讯员:黄刚,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