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各项工作,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见实效,4月20日至22日,文学艺术学院5个党支部24名党员代表在党委副书记蓝燕飞的带领下来到第十四师昆玉市四十七团,聆听沙海老兵故事,感悟沙海老兵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1949年12月,一支骁勇无畏的英雄劲旅横穿沙漠,1800名官兵在荒漠原野风餐露宿18个昼夜,徒步急行军790公里,横穿“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挺进和田。70多年来,军垦儿女屯田沙海,把戈壁变成良田,把荒漠变成绿洲……”4月21日上午,在四十七团老兵精神展示馆里,文学艺术学院的党员代表们认真聆听讲解员夏天诉说沙海老兵的故事。倾听着半个多世纪以来老兵们解放和田、建设和田的典型事迹、经典故事,瞻仰着老兵们使用过的枪支、衣物、农具等历史文物和照片、模拟还原的简易住所等,党员们内心无比震撼,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多名党员留下了感动的泪水。2014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说:“去年12月,第十四师四十七团9位老战士给我写了一封信,讲了他们对新疆和兵团的期待,体现了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的老兵精神,让我非常感动……”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到的“老兵”,正是在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扎根边疆、无悔坚守,被称为“沙海老兵”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的戍边老战士。
重走“老兵路”,文学艺术学院的党员代表们真切感受老兵路上的苦难与辉煌。文学艺术学院李青林副院长说:“看着满目黄沙,能想象出当时环境的艰苦,对当年建设者的敬意油然而生。”当双脚步入黄沙之中,才能真正感受沙海之路的艰辛与不易。革命历程波澜壮阔,大漠风光深入人心。低头看黄沙,是风吹即逝的脚印;抬头望前方,才有砥砺前行的动力。
看着老兵故居里的陈设,美术与设计系党支部书记陈功军同志感慨:“老兵精神的学习,让我深受感动,这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他们爱国、为民的高尚情怀,坚定文艺初心,站稳人民立场,提升文艺质量。赓续兵团红色血脉,为推进文化润疆发挥积极作用。”陈功军老师表示,今后将积极投入兵团主题性美术创作,传承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精品佳作讲好中国故事、兵团故事,推动兵团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和魅力兵团作出新的贡献。
(文:王党飞 石利娟 图:王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