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文物会说话丨红沟煤矿本票背后的故事


文章来源:胡杨网    发布时间:2023-12-11    浏览次数:175

  简介:

  大家好,我们是收藏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的红沟煤矿本票,面值分别为壹圆、伍圆、拾圆。

  我们几个票面的图案一样,只是颜色不同,壹圆为深蓝色,伍圆为浅绿色,拾圆为咖啡色。“本票”两字与“厂长”“政委”小方印章都是红色。票面下方时间是1959年,由兵团五一印刷厂承印。

  本票,通俗讲就是企业欠条,发票人(企业单位)一时缺少周转资金支付对方,临时印制出数额不等的钱币替代票,购买了本票的持票人可在规定的时限内,凭票兑换相同币值的钞票。

  那么,红沟煤矿1959年为什么会印制一批本票?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流通范围、使用时间情况如何?起到什么作用?我们给诸位一一道来。

  1950年7月28日,王震、陶峙岳、赵锡光、张仲瀚、陶晋初、罗汝正、鱼正东等军区、兵团领导,和新疆水利局局长王鹤亭及苏联专家等人,再次到石河子实地踏勘。王震和大家商议后,决定创建石河子军垦新城。

  当时陶峙岳交待四项任务:一是挖井探水,无水不建城;二是调查地质,把城建在牢固的地方;三是调查山里的木材、石灰石和煤炭,无煤不建城。四是准备征购房屋和土地。

  1951年8月,二十二兵团工程处两批共39名指战员在红沟安营扎寨,拉开了开发南山煤炭资源的序幕。

  建矿初期,红沟既无住房,又无道路,只是一片荒草乱石,战士们搭帐篷、挖地窝子、修道路,在荒坡上建矿安家。照明用油灯,用水要去玛纳斯河挑。

  1951—1957年,建井、采煤与掘进均使用十字镐、铁锹、钢钎等原始劳动工具,没有任何机械动力设备。

  1959年,全国进入“三年灾害”第一年,兵团也走入经济低潮,各师、团场都出现了“保留工资”“代金券”等内部“货币”,也就是类似今天定向发行国债筹集资金行为。南山煤矿正遇煤矿大开发大发展之际,资金周转困难。于是,煤矿印制了精美的本票,向本矿职工发放,也就是向本矿职工借钱、借工资,以渡过难关。我们就是在那个时候诞生的。

  根据《南山煤矿志》,1959年全矿人口3216人,除去家属小孩等,光拿工资的约有2000人,按人均年工资500元计算,全矿年工资一项就要100多万,如果加上生产投入、流动资金,生活建设(房建)资金,这个数字十分庞大,煤矿发行本票的数额至少在百万以上。

  煤矿本票实行三年左右后逐年给职工兑换完毕,我们也就完成了光荣的使命,退出红沟煤矿历史,成了见证历史的文物。

总策划:钟新

策划:麻可

动画制作:魏玉、卢艺文、李宜展(实习)

文字来源: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出品:信马由缰工作室出品

媒体石大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