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庚院士的“石大梦”


文章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8-04-20    浏览次数:5728


    陈学庚(1947.04.29 —)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家,江苏省泰兴市人,中共党员。现为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他扎根边疆连续从事农业机械研究和推广工作51年,为新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的建设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做出重大贡献。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8年,石河子大学师资名单中多了一位“重量级”人物:院士陈学庚,“户籍”落在机械电气工程学院,身份“研究员”。


  记者见到陈学庚院士的时候,他刚刚从大凉山出差回来,正在为农业部产业扶贫重大项目奔走,六天跑了多个地方,做调研、作讲座,不见疲态。很显然,这对于71岁的陈学庚来说,是件十分平常的事情。

  为什么选择石河子大学


  当被问“为什么选择石河子大学”时,陈学庚用了一种简单而形象的说法——要把“土八路做的事情”上升到“理论高度”。


  他说,过去50多年自己一直在基层一线工作,尽管取得了很多成果,但都没能静下心来做理论研究。“我考虑了很久这一课怎么补上,觉得石河子大学最合适。石河子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高层次人才聚集、学术氛围浓厚,对于总结、凝炼过去的工作,静下心来做理论梳理,有很大的优势。



  陈学庚是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见证者、引领者,围绕解决现实问题、促进农业生产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他带领科研团队突破了地膜植棉机械化关键技术,攻克了膜下滴灌精密播种大规模应用技术装备难题,研发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与机具,为促成新疆棉花产量两次飞跃提供了有力的农机装备支撑,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星火二等奖1项,拥有国家专利80余项。


    如今的陈学庚正在农田残膜污染治理这个新的研究领域开拓,承担了兵团重大专项和农业部行业专项。“地膜铺盖栽培为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使新疆兵团棉花单产走在世界前列。但这种方式产生的残膜污染对生态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阻碍。我们棉花生产能走在全国前面,我们农田残膜污染治理也能走在全国前列,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净土。”


    提起这项研究,陈学庚显得很急切,他期盼能在3-5年中解决农田残膜污染问题,机械电气工程学院专业人才多、技木力量雄厚,正是他需要的。


    “我希望在这里为兵团农业发展做更多的贡献。我想,石河子大学也是需要我的。”陈学庚笑着,说得很谦虚。


    陈学庚在农机研究和推广方面有着丰富的阅历,他在团场工作24年,在科研所工作27年。干过农机装备生产制造,负责过团场的农机管理,担任农机研究所副所长5年、所长12年,兼任过装备制造公司董事长多年,经历过兵团农机装备创新热潮多次。他说:“我对科技创新怎样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略知一二,本专业工作51年积累的经验可以给年轻老师们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

  为学校服务兵团发展战略点赞!


  陈学庚院士正式到任的时间是2017年12月,没有欢迎仪式、没有宣传报道,直接进入机械电气工程学院为他准备的院士办公室工作,低调到很多人都知不道这个消息。


  大家关注到陈学庚是在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上,那是他的第一次公开亮相。参会后,他不禁为这一届领导班子、为学校新时期服务兵团发展战略点赞。


  “这次党代会学校提出立足兵团、服务兵团发展,我特别赞同,这正好与兵团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吻合。要把大学的工作做好,必须按照党中央治疆方略开展工作。”


  在服务发展上,陈学庚提出要高度重视成果落地,集中力量解决困扰兵团发展的瓶颈问题,用大成果落地来推动产业发展进步。重视科研、重视成果推广,是搞好科研工作的硬道理,也是陈学庚在过去的工作中逐步领悟的科技创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内涵。“作为兵团高校,我们不能做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要有贡献度才行。”


  “高校最主要的工作是育人,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上提出重点发展理工农医等专业,正好应对了兵团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大力发展工业却理工科人才缺乏的难题。”


  陈学庚表示,党的十九大提出农业现代化目标,兵团在努力发挥“先进生产力的示范区”作用,学校启动实施服务兵团发展战略,这些都为机械电气工程学院提供了发展的大好机遇。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是毛泽东1959年提出的,现在已经成为国家共识。只有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才会有农业的现代化。我对学院的发展很有信心!”

 用团队建设积蓄发展力量


  随着陈学庚院士的到来,机械电气工程学院对发展思路做了新调整,提出以院士团队为领衔,发挥学科、专业、人才优势,进行学院产学研队伍建设,并凝聚全院之力,在兵团发展中发挥支撑作用。



  其实,陈学庚与机械电气工程学院渊源颇深,参与了学院第一个硕士点申报、“西北农业机械重点实验室”申报,合作培养人才的工作也一直在进行中。他对学院工作、坎杂院长带领的团队很熟悉,对这里的科研情况和工作氛围也很满意。对于未来在学院的工作,陈学庚提出了一个基本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选择石河子大学,也让陈学庚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做好高层次人才培养,特别是指导青年教师做科研,成为了他工作的重点。


  “过去,我都是带着少数人冲锋陷阵农业一线,遇到了很多的问题,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今后,除了做理论提升,把这些知识传授出去,也对我同样重要。”


  人才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陈学庚的目标是经过4-5年时间,培养出石大自己的杰出青年,培养出一批学科储备人才。“作为大学一员,这也是我的责任。”


  “独木不成林,个人的力量再强大也难以发展的,依靠少数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有组建一支强大的团队,大家拧成一股绳往前冲,才能取得成功。”


  “我今年71岁了,有着丰富的生活、工作、专业经验。我可以用的阅历指导学校青年老师的科研工作。院士只是一个称谓,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用好这个平台,更多地为兵团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服务是硬道理,这也是我来石河子大学工作的主要原因。


    (记者  薄晓岭)




媒体石大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