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惠聚】把高校的科技文化优势转化为连队脱贫致富的生动实践


文章来源:“访惠聚”工作队    发布时间:2020-05-26    浏览次数:774

  地处南疆的五十三团四连是少数民族聚居连队,人多地少。2018年,石河子大学派出“访惠聚”工作队入驻当地,两年来,工作队带领群众养殖林下鸡,种植农家菜,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和劳动技能,外出打工、创业,激发了当地群众的脱贫动力,拓宽了致富路子,初步培育起乡村产业,实现了多元增收。

果园里养出了林下鸡

  五十三团四连很多家庭的房前屋后种有果树林,大部分树龄在4年以上,适合养殖林下鸡。工作队专门邀请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赵洁教授带领林下养禽服务团队来连队考察,推动连队入选兵团民生实事“提升农业科技水平”项目,成为第三师小海子垦区林下养鸡技术示范与推广基地之一。该项目向养殖户免费提供30天脱温鸡苗5000只,石河子大学养禽专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每周现场指导一次,使养殖户切实掌握了林下鸡养殖技术,带动起一批养殖户。

我校动物科技学院赵洁教授实地指导当地群众开展林下鸡养殖

  工作队还采用“先建后补”的方式资助了3家规模化养殖示范户的鸡舍建设和轮牧区建设,先由养殖户筹资采购和安装,通过验收后再由工作队按比例资助费用。在这种机制下,养殖户不仅干劲十足,而且能够合理计划使用经费,成果显著。

  项目实施过程中,工作队亲自带领群众购买隔离网和自动饮水设备,一起按比例配制消毒液。每隔一两天,工作队就到养殖户家查看鸡情,全程跟进。目前,连队林下鸡养殖户已发展到237户,3个示范鸡场运转顺畅,30亩林果地里套种的苜蓿饲草长势喜人。树下养鸡,养鸡肥树,树壮果优,林果地综合收益得到提升,良性生态循环开始形成。

  养殖户艾买提•努尔买买提说,每只林下鸡成本45元,售价至少70元,今年他准备养殖3批共3000只,可以增收7.5万元。

  下一步,工作队准备带领养殖户申请合作社,打造品牌,疏通销售渠道,并向全连符合养殖条件的家庭发放鸡苗,引导群众自主养殖。

家门口种出了大棚菜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是增收的重要途径,对于五十三团四连来说,一边是并不多的棉花地,另一边是闲置的大片庭院地,于是,工作队开始与群众探讨起在房前屋后种植大棚蔬菜的事。

工作队与当地群众一起搭建蔬菜大棚

  2019年,当地庭院蔬菜大棚示范项目启动,首批选出的7家示范种植户组成互助组经营。石河子大学以立项形式派出1名设施农业专家和1名蔬菜种植专家担任科技特派员,定期到连队现场服务,还经常通过微信群与种植户沟通,领着示范户从“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

  为了全面掌握种植情况,工作队带领种植户全程参与考察学习、询价招标、方案设计、材料采购、施工监工等过程,并和种植户一起劳动,摸索出了一套管用的经营管理办法。在示范户的带动和工作队、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又有46户家庭建起了简易大棚。

  菜种出来了,总得卖出去,这让一些种植户犯了难。工作队队长张为栋就和正在连队指导的蔬菜种植专家崔金霞教授领着种植户,拉着一纸箱油麦菜到团部菜店“试水”。看到一小箱菜按批发价就能卖二十多块钱,种植户们马上兴奋起来,“处长、教授卖菜记”的故事也在连队老乡中流传开来。现在,种植户已经把菜卖到了图木舒克市农贸市场和四十五团蔬菜批发市场。

饭店开到了大城市

  五十三团四连剩余劳动力多,但很多人“走”不出去。究其原因,大家心知肚明:国家通用语言说得不好,技术不过硬。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就业创业,工作队和连队把群众夜校和“星期天党校”作为培训平台,从新华书店选购《维吾尔族职工群众国语培训简明教材》,积极联系石河子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连队实习,与工作队队员和连队“两委”一起给当地群众授课。

  同时,石河子大学还先后派出20余名专家和十几支社会实践团队来连队举办各类技术培训。2019年,工作队又邀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兰家萍带领10名专业教师来到连队,免费举办为期1周的“暑期少数民族青少年中华文化培训班”,并挑选2名学生赴首都参观。

  过了语言和技术关,“走出去”就业的群众慢慢多起来了。在工作队的鼓励下,当地两名群众分别在温州开起了维吾尔族特色饭店,并先后从连队接走18人到饭店打工。2020年,又有12名群众到呼图壁和奎屯打工。

  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和外出务工为五十三团四连巩固脱贫成果奠定了基础,目前连队群众已全部实现脱贫。

  (通讯员:常卫恒)

媒体石大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