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年系列学术活动(二)


文章来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发布时间:2018-06-21    浏览次数:458


  讲座一

  报告题目: 区块链系统中的分布式处理技术:挑战与展望

  报 告 人:于 戈

  时  间: 2018年6月22日(周五)  10:00-11:00

  地  点:北区绿2-303

  主讲人简介:

  于戈,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1982年、1986年先后获得东北大学计算机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日本九州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数据库理论与技术、分布与并行式系统、云计算与大数据管理等。中国计算机学会办公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数据库专委会委员,以及系统软件专委会委员,美国ACM会员、IEEE会员,《IEEE TKDE》、《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期刊编委。曾担任第五届、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组成员,以及VLDB, ICDE, CIKM, DASFAA等多届重要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等专著和教材6部,译著4部。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省级科学技术奖8项。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和“中国高校青年教师奖”。

  报告简介:

  区块链技术由于其去中心化以及良好的防抵赖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特点,在非信任的互联网环境下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如虚拟货币、电子交易、数字产权、征信公证等。区块链技术最初应用于只包含简单处理逻辑的比特币交易,对于海量数据管理和高并发事务处理,在性能和可伸缩性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因而影响了区跨链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推广范围。为实现区跨链分布式处理的高性能和高伸缩性,仍有许多难题亟待解决。本报告按照分布式处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介绍了现有区块链系统(如比特币系统和以太坊系统)中的分布式处理关键技术,包括:系统结构、数据存储、安全保密、P2P网络通信、共识与执行机制、容错机制、智能合约等,对现有区块链系统中存在的基础性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并提出支持高性能、高伸缩性区块链系统的分布式处理技术研究方向。


  讲座二

  报告题目: 大数据技术与大数据思维

  报 告 人:李瑞轩

  时  间: 2018年6月22日(周五)  11:00-12:00

  地  点:北区绿2-303

  主讲人简介:

  李瑞轩,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研究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智能与分布计算实验室主任,湖北省大数据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兼职教授。2016年入选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分布式计算与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CCF武汉分部副主席,湖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布式计算与云计算,分布式系统安全,大数据存储、管理与分析。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30余项。在IEEE TKDE、IEEE TCC、USENIX LISA、ICDM等国内外权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论文被引1000多次(Google Scholar统计)。出版专著和教材2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5项。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奖励。

  报告简介:

  大数据是研究海量数据的产生、获取、挖掘及整合的技术。在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具有从海量数据中快速获取、预测并影响未来的能力。事实上,大数据的来源非常广泛,天上的卫星、地上的汽车、埋在土壤里面的各类传感器,无时无刻不在生产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如果综合利用,产生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将是难以估量的。本报告主要从大数据基本概念、特征和面临的科学问题,大数据的精髓和实质,大数据处理技术与挑战,大数据处理实践、大数据如何改变未来等几个方面对大数据技术及其对人类思维模式的影响进行介绍,为人们理解大数据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提供一定的帮助。







媒体石大

最新更新